她们,塑造了今天的我:关于爱与人生的四堂课
每个女人的成长之路上,总有一些“她们”,在不同的时空里,悄然点亮前行的方向。
对我而言,最早影响我人生的四位女性榜样,分别来自荧幕、书页、现实与历史。是她们的故事与精神,为我勾勒出一幅幅“我想成为的样子”。
山口百惠:温柔而坚定地告别舞台
高中时期,我的密友清是山口百惠的狂热粉丝。或许是因为长相神似,她几乎将百惠的一切奉为圭臬:发型、衣着、谈吐、神态,甚至连零花钱也攒下来购买她的海报和杂志。每次去清家做客,仿佛步入了百惠的小世界,墙上贴满海边写真,书架上摆满专题杂志。
也正是因为清,我才真正走近了山口百惠的故事。
她13岁出道,身世坎坷,靠着非凡的歌唱与表演天赋,在日本娱乐圈迅速崭露头角,红遍东南亚。更令人心折的,是她在巅峰时期毫不犹豫地选择隐退。1980年的告别演唱会上,她穿着纯白礼服,一边唱着《Last Song for You》,一边泪流满面地挥手告别,乘着升降台缓缓上升,像极了一只翩翩起舞的白蝴蝶,优雅落幕。
她对粉丝说的那句话,至今仍铭刻我心:
“请原谅我任性的决定,也谢谢你们的祝福。我向你们保证,我会幸福的。”
那一年,她21岁,便已学会放下与成全,敢于忠于自我,也敢于对爱负责。
四十多年过去,她与三浦友和仍恩爱如初,平淡过日子。对我而言,她不仅是一代巨星,更是一个教会我“勇敢选择、优雅告别”的榜样。
郝思嘉:用一句话撑起低谷时的我
清还曾借我一本中文版的《飘》,限时一周归还。为了按时看完,我甚至在枯燥的课堂上用课本遮挡偷偷阅读。
那是我第一次读到郝思嘉这个人物。她骄傲、任性、敢爱敢恨,纵然南北战争撕裂了家园,女儿夭折、丈夫离去,庄园废墟一片,她依然倔强地对自己说:
“After all, tomorrow is another day.”
这句台词,成了我人生的座右铭。
每当遭遇挫折,我都会想起她,告诉自己:没关系的,明天又是新的一天。
青春期的我,曾无比渴望一个出口,逃离狭小的山城,去看看外面的世界。而在信息闭塞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粤西小镇,我靠着家中有限的藏书、课外书摊上的港日杂志、偶尔买来的港台音乐磁带,以及这些人物带来的精神力量,偷偷为自己搭建出一扇窗,试图从中探望远方。
董明珠:独自打拼,也是种浪漫
真正让我走上社会,已是十九岁在深圳打工的日子。身边开始出现那些谈吐不凡、见过世面的同事,也让我第一次与外国人打交道,世界忽然变得宽阔起来。
但更大的震撼,来自于一本叫《棋行天下》的书。
那是董明珠的早期传记。丈夫早逝,她独自带着年幼的孩子南下珠海谋生,从格力空调一名普通业务员做起,一路披荆斩棘,最终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职业经理人。
她让我第一次意识到,女性也可以用“拼搏”这两个字,去定义自己的人生。
曾几何时,我以为浪漫只属于爱情,后来才明白,拼尽全力去做一件事,把自己活成一道风景,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的浪漫。
张爱玲:低到尘埃里,却活得清醒体面
在情感的世界里,张爱玲也曾是我学习的榜样。
她与胡兰成的爱情,曾是文坛最令人唏嘘的悲剧——“低到尘埃里,开出花来”的深情,最终换来的是背叛。
但张爱玲没有控诉,没有怨恨拉扯。她只是静静地转身离去,把余生交还给文字。她继续写作,继续优雅生活,把破碎留给过往,把尊严留给自己。
她的态度,我至今钦佩。
在我自己的感情世界里,我也试图如此。不强求,不纠缠,不撕扯。
我的第一段婚姻结束后,我始终不曾在他人面前说过前夫的坏话。相反,我希望我的儿子能继续尊重他的亲生父亲,维持亲密的关系。
十五年过去,他们的父子情谊依然深厚。而我与现任丈夫与前夫一家,竟也能成为朋友。
这世上有许多种爱,最好的那一种,或许就是张爱玲式的—— 爱时全心投入,散场也各自安好。
她们,塑造了今天的我
人生不同阶段,总会遇到不同的“她们”。
在少女时代,是山口百惠教我“忠于自我、优雅告别”;
在迷茫低谷时,是郝思嘉的那句“Tomorrow is another day”,伴我熬过漫漫长夜;
在职场打拼中,是董明珠让我明白,女人也可以有气吞山河的勇敢;
而在爱情里,张爱玲用清醒与体面,教我如何优雅转身,善待过往。
今天的我,想成为别人的“她”,
也想像张爱玲那样,把生活过成一朵开在尘埃里的花。
用我的故事、我的文字、我的选择,去告诉后来的人:无论你是谁,无论你身在何处,总有一种力量,悄悄在你生命里留下光亮。
这份光,未完待续。
那么,在你的生命里,是否也有一位像张爱玲、山口百惠、郝思嘉、董明珠这样的“她”?
欢迎留言分享你的“她们的故事”。让我们一起,把女性榜样的力量继续传递下去。
-未完待续 EP018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