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完待续的女性史诗
如果说人生是一首史诗,那么,女性的史诗,更是一首横跨古今、跨越山海的宏大叙事。
她们或生于帝王将相的时代,或行走在乱世烽烟的年代,或在平凡的日常中默默付出。她们用生命,为后来者照亮了一条条通往自由与独立的道路。
每当我回望过往,总会想起这一串名字——她们,是我的精神坐标,也是世界上千万女性史诗中的璀璨星辰。
【古代中国女性篇】
昭君出塞,用一场远嫁换来汉匈和平,留下了柔弱却坚定的身影。
李清照,将人生起伏化作婉约词句,她用一颗才女之心,在风雨飘摇的南宋写下了无数传世之作。
梁红玉,手执战鼓,击退金兵,让历史记住了巾帼的英勇。
在古老的爱情故事里,祝英台与梁山伯的化蝶双飞,遥遥呼应着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——古今中外的悲欢,终究相通。
【近现代中国女性篇】
林徽因,是建筑师,是诗人,更是那个时代温婉与智慧的化身。
萧红,在流亡的岁月里,用文字写尽人世冷暖。
屠呦呦,从古医典中提炼出青蒿素,挽救无数生命,将中国女性科学家的名字写入世界史册。
而金星,以独特人生选择,挑战性别刻板印象,在舞台上跳出属于她自己的自由之舞。
【世界女性榜样篇】
纪录片和电影,为我打开了一扇窗,认识了许多卓越的女性身影——
Ruth Bader Ginsburg,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,一生捍卫性别平权,成为法律史上的传奇;
Harriet Tubman,废奴运动领袖,凭借无畏的勇气带领无数黑奴逃离苦难;
Billie Jean King,用一场网球赛击碎了性别偏见,证明女性同样能在竞技场上摘得桂冠。
哲学与文学的世界里,
Simone de Beauvoir用《第二性》揭开女性存在的意义,
Helen Keller在黑暗与寂静中,活出光明人生,
Virginia Woolf告诉女性:“要写作,必须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。”
在政治舞台上,
斯里兰卡诞生了世界上首位女性总统,
新西兰成为全球第一个赋予女性选举权的国家,
也是第一个有女性总理抱着嗷嗷待哺的婴儿走进联合国大会的地方。
世界的故事浩瀚如海,而在我的生命里,还有另一场私密而真实的女性史诗——
【家族女性篇:外婆、母亲与大姐】
外婆出生于1915年,在那个裹小脚仍然普遍的年代,她幸运地逃过了缠足之苦,成了少数能够自由行走的女性。
外公外婆年轻时便接受了基督教的熏陶,在那个男尊女卑根深蒂固的旧社会里,他们始终平等地对待儿女,把最好的教育机会留给了我的母亲。
1940年,母亲出生在战乱年代。她15岁那年,外婆意外怀上了舅舅。虽然迟来的儿子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喜悦,但在外婆心里,从没有因为性别而偏爱或薄待任何一个孩子。
然而,父亲家却是另一番景象。祖母早逝,祖父精神失常,父亲自少年起便挑起养家的重担。艰辛的成长经历塑造了他的性格,也让他深陷于传统的“重男轻女”观念之中。
母亲与父亲在家乡师范学院相识,外婆看中了父亲的忠厚踏实,便把母亲许配给了他。但婚后的母亲,仍旧无法逃脱“生儿子”的枷锁。
母亲接连生下五个女儿,直到第六胎才是梦寐以求的男孩。
我曾不止一次愤怒地质问:“这样的执念,真的值得吗?”
四妹安慰我说:“如果没有他们的坚持,也许就没有现在的你了。”
而我总是回答:“宁可没有我,也不愿妈妈吃这么多苦。”
母亲辛苦操持家务与教书,大姐则早早扛起了家庭的担子。
她聪明漂亮,长得像年轻时的母亲,乌黑长发、清秀鹅蛋脸、灵动的眼睛。但因童年的重担,性格中始终有一丝哀怨。
她一边在小学当代课老师,一边去工厂打工,青春年华几乎全用来撑起家庭。为了生第二胎躲避计划生育,她东躲西藏,苦不堪言。
大姐夫曾是她的依靠,对我们家非常好,可惜命运无情,一场车祸后长期卧病,最终离世。至今,我都替她感到不值和心疼。
【觉醒篇:用双手为自己赎身】
而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,我也逐渐觉醒。
二十岁那年春节,我无意听到父亲与邻居聊天,他说:“我希望我的女儿出嫁时,每人得收十万块礼金。”
那一刻,我心头燃起熊熊怒火。
“我们不是你养的猪,凭什么明码标价卖掉?”我当场反驳,摔门而去。
我逃离了那个家,逃到同学家暂住,不等年节结束便回到深圳,重新投入工作。
那一刻,我发誓要靠自己双手,彻底为自己赎回自由。
从19岁起,我不再靠父母一分钱养活自己。每月工作,留一点生活费,其余寄回家,既是补贴,也像是一纸赎身契,让自己在心理和现实里摆脱被买卖的命运。
直到今天,我都以此为傲——自由和选择,是人生里最基本也是最珍贵的权利。
它从来不是天降的恩赐,而是每个女性用劳动与觉醒换来的。
【未完待续】
所以,我才愿意不断书写她们的名字。
在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,在键盘上敲下这些故事,轻声告诉我的孩子,我的朋友,我的读者:
“看吧,这些女性走过的路,正是你脚下的光。”
在未完待续的女性史诗里,
从她们,到我们,
再到将来,
永远有人在觉醒,
永远有人在书写。
-未完待续 EP019-